Nick Vujicic 力克‧胡哲, 他能激勵人的另一個真相 !

Nick Vujicic 力克‧胡哲
有關他的影片在 YouTube 的觀看人次已經超過上百萬
最近台灣出了一本他的新書:人生不設限/方智出版社 (首刷典藏+DVD版已缺貨了)

在 YouTube 的影片
人們會被他的生活方式激勵、感動
(我們有手有腳的人,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?! )


在這本書裡
可以看到他如何面對生命難處的過程與體會
而帶來更深入的生命分享

下面的 CBN 專訪影片
則是為他在網路影片上各種激勵人心的講演背後
另一種真實的呈現
他為何覺得自己的生命 好得不像話的另一個真相...


力克說:我們的盼望並不在於去發現世上有人比你更慘...
那我們的盼望在那裏呢?   你的盼望在那裏呢?   親愛的朋友

願你也能經歷一無所缺的人生 !




Nick Vujicic CBN 專訪 (中英文字幕)



轉載出處:YouTube



力克 Nick《人生不設限》宣傳片



轉載出處:YouTube


《人生不設限:我那好得不像話的生命體驗》方智出版社/作者:Nick Vujicic 力克‧胡哲

譯者序/彭蕙仙  ◎本文轉載出處:博客來網路書店

人生尋寶記

二○一○年六月力克訪台時,本來安排了我訪問他,我也準備了不少題目,不過,因為他的行程滿檔,當天我等到了中午,還是沒有機會訪問。但我也沒有特別失望,因為在旁聽別人訪問力克的過程中,我已經得到了答案。

人們對力克有許多好奇。關於在生活上如何操作,YouTube上的影片和他書中多少都做了些回答,但這個部分其實是比較技術面的問題。我覺得力克人生真正重要的基本面問題是:你怎麼能夠接受自己的樣子,或者說,這個樣子的你,怎麼還能接受上帝?

在當天的某個訪問裡,力克也主動提到了這個問題;或許是因為面對面吧,他的說明讓我有了很直接、真實的感動。關鍵是《聖經》〈約翰福音〉第九章第三節,這個故事說的是,有天耶穌和門徒們看到一個天生瞎眼的人,門徒就好奇地問耶穌,這個人生來瞎眼是怎麼了,是他犯了罪,還是他的父母犯了罪?耶穌回答

「也不是這人犯了罪,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,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。」力克說,就是看了這段話,讓他的人生「豁然開朗」,了解到自己生來沒有四肢這件事「並不表示我有什麼問題,而是上帝要在我的身上顯出祂的作為來」。

天生有缺陷、殘疾的人之所以會有如此的形體與缺陷,是為了彰顯神的榮耀,這個觀點有兩個看似矛盾的邏輯在裡頭:第一,要相信自己並不是上帝的錯誤創造,而是上帝的特殊設計;第二,這些人的人生的確有所不便、有所不能,因此他們若能因為信仰上帝而活出精采的人生,就證明了上帝的大能。也就是說,殘疾並沒有不好、不對,然而,殘疾也的確不好,一個身有殘疾的人(或者擴大而言,所有對自己的人生懷有某些不滿、覺得自己有某些不幸的人)必須同時調和這兩個觀點,才能一方面不自卑自憐或憤怒憎恨,另一方面又願意承認自己必須更加倚靠上帝、倚賴人。

人要夠自信才能真正地謙卑,要夠堅強才能真正地柔軟。這是我在看力克的故事,以及當天旁聽別人訪問力克時,最深的體會。怡然自得於自己本來的樣子,覺得自己是上帝的完美之作,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更難能可貴的是,能夠從這樣的核心價值觀中輻射出追求成長與進步的動力──沒手沒腳的人生如果不是個缺憾,怎麼會明顯地就是有某些事情無法自己完成;但如果沒手沒腳是個錯誤,那豈不表示創造的上帝功力有問題?

力克的人生給了這個看似悖論的難題一個很美好的答案,個中祕訣在我看來就是他被上帝(以及家人和朋友)的愛深深觸摸了:只有活在愛與支持之中的人,才能充分理解到: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完美創造,但我們又不完全。我們的完美是個完成式,我們的不完全是個現在進行式──完成與進行同步,上帝跟我們的約定真是又酷又玄但又寶貴啊。

翻譯力克的書是我一個意外的禮物,在翻譯這本書的兩個月當中,我自己的生活面臨了很大的變化和挑戰。因為白天忙碌,每天只有晚上才有時間靜下心來翻譯,大概從傍晚五點進行到深夜兩、三點,常常體力不支了卻還停不下來,因為被力克感動得又哭又笑,我很想繼續知道更多。

這本書當然是個催淚彈,我不記得自己哭過多少次,印象最深的地方有兩個。第一個是力克寫到,當他十二、三歲時,母親對他坦承,他剛出生時,一開始她傷心難過得連看都不想看、抱都不想抱他。乍聽之下,力克不怎麼好過,但將心比心、想像當年母親所承受的一切,力克說:「我不確定如果我是媽媽,會不會做得比她更好。」

第二是癌症少年卡爾森?萊斯利病發後決定把《聖經》〈約書亞記〉第一章第九節的經文刻在墓碑上:「我豈沒有吩咐你嗎?你當剛強壯膽,不要懼怕,也不要驚惶,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,耶和華你的上帝必與你同在。」他說,不論自己能活多久,希望當人們經過他的墳墓時,讀到這節經文,可以想想這節經文如何幫助他度過那段與癌症搏鬥的時光;這節經文安慰了他,卡爾森希望人們知道這節經文也同樣可以安慰他們。

〈約書亞記〉的這段經文我們常常會引用,但是直到在這樣一個情境出現時,第一次讓我有了深刻的震動──原來真正的剛強壯膽是能夠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一臺戲,而這臺戲可以讓別人因為你而認識剛強壯膽的源頭:耶和華。

力克的出生讓他父母的信仰面臨很大的挑戰;癌症少年卡爾森能夠安然就死,並把自己短暫的一生當作饒富恩典的標記,乃是因為他有清楚明確的信仰。譯到這兩個地方時,我大哭到幾乎難以為繼;在那樣深的夜裡,我也與自己的信仰有了一番深切的搏鬥與省思,最終體悟到,一直以來,我的人生未免花了太多力氣在追問「Why」,但務實且蒙福的態度其實問的更該是「How」。

Why指向的往往是負面的情緒,而How指向的常常是正面的行動。力克的書裡帶給我最多啟發的正是許多的How,特別是附錄裡提到的數位行善,讓已經翻譯到最後關頭的我精神為之一振,原來這個時代有這麼多有創意、化整為零的做善事、好事的觀點和方法。力克一再強調,不必擔心自己資源少,因為一顆「願意的心」,比什麼都重要。書中的創意行善給了我很多激勵和靈感。

這本書當然不只讓人落淚,力克也讓人開懷,例如羅馬尼亞旅館的蚊子大攻擊、機艙行李櫃的躲貓貓、澳洲購物中心的人形模特兒、美國廁所的失褲記、加拿大的萬聖節裝鬼記……信手捻來,好多地方都能讓人捧腹大笑,就連校園霸凌恰吉篇都有一種黑色幽默的況味。力克的每個笑話都跟他沒有四肢的形體有關,這個被他自己形容為「部分零件不足」的身體和人生際遇,一方面讓人流淚不捨,一方面又讓人拍案驚奇。看看他這人生,的確是有點好得不像話啊。

「我拿什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?我要舉起救恩的杯,稱揚耶和華的名。」《聖經》〈詩篇〉第一百一十六篇第十二到第十三節,是我譯完這本書之後心頭湧現的第一個感動,因為在譯書的過程中、在力克的字裡行間,我竟然也尋找到了自己人生裡頭許多好得不像話的際遇。

說不定,讀完這本書,你也可以來一趟這樣的人生尋寶記哦。